南山区结核病防治实现“三飞跃”
  •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5日

    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承担全区近160万人口的结核病预防控制和临床诊治工作。记者昨天从该院获悉,通过紧抓学科建设这个“龙头”,结核病防治在信息技术、诊断技术和科研建设实现了“三个飞跃”,既解放了医生,让他们更多时间投入临床和研究;又解放了患者,让他们省时又省钱。

信息飞跃:诊疗信息全面“无纸化”

    该院结核病防治科主任王健介绍说,信息化始于20126月,当时深圳市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上线,实现患者远程服药实时管理:督导员可及时掌握患者服药信息,便于及时追访避免漏服,规则服药率显著提升;20145月区域信息化系统启动,打破单位、科室局限:从疑似病例发现报卡到确诊结核患者管治的各个工作环节,各类信息可跨科室、跨单位共享,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管理无缝对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20146月电子项目病历投入应用,减轻医生工作负担的同时,规范了医疗文书的书写,降低了医疗安全风险。王健说,通过信息技术革新“三步走”和对工作环节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结核病防治工作已全面实现“无纸化”。

检测飞跃:从两个月缩短到半小时

    结核杆菌检测是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重要方式,传统方法为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阳性结果报告时间平均为26天,阴性结果最迟56天才可报告,虽然准确可靠,但由于耗时过长,容易造成患者病情延误。2009年南山慢病院成为全市首家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技术的区级结防机构,将阳性结果报告时间缩短为平均12天,阴性结果缩短为42天,大大缩短了培养时间,为医生及时诊断和用药提供了帮助。

20147Gene Xpert 核酸检测技术正式启用,最快30分钟即可得到检测结果,而且省去前期样本制备等大量工作,完成了诊断技术从细菌学水平到分子生物学水平,诊断时间从两个月到半小时的“飞跃式”发展。

科研飞跃:瞄准防治前沿领域

    作为全院主力科室之一,结防科在常规业务工作不断改进的同时,同样重视科研建设,将视野瞄准前沿的公共卫生和诊断技术领域。利用病源丰富数据扎实可靠的优势,探索疫情风险传播理论、电子服药管理系统、血清微小RNA含量检测和MassARRAY质谱技术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在疫情控制、督导管理和临床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力求突破常规,推陈出新。近三年来立项市级课题4项,区级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1篇,统计源论文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