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慢病院向社会力量开放三大领域
  •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3日

    “你有居民需求,我有专业人才和技术,合作最终受益的是南山居民。”昨天,南山区慢病院院长陈思韩向媒体通报2104年开始的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在包括重大慢病宣传日、精神病人社区主动治疗、居民家庭健康指导等三大领域全方位开放,让南山的慢病防治工作首次在社区“扎了根”。

重大宣传日不再白大褂唱“独角戏”

    在慢性病成为政府和百姓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负担的时代,慢病机构如何针对社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重点“投放”防治知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今年3月份起,南山区慢病院在全市率先启动与驻南山区的社工机构合作,将包括结核病宣传日、肿瘤防治宣传周、“5.31”世界无烟日等“例牌菜”改变口味,直接放到这些问题容易发生的社区舞台,变成游戏、问答和宣传相融合的“特色菜”,彻底改变以前“白大褂”唱独角戏的局面,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日。参与的人数急速攀升。

精神病人社区康复的“好帮手”

    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力推的“主动性社区治疗”项目,旨在以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为有需求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社区康复和综合支持等服务,促进患者回归社会。由于力量有限,推动的进度非常艰难,患者和家属的理解程度也有别。

    今年以来,由于引入了熟悉社区情况的社区服务中心力量,局面有所改观,首先是实现高频率的家庭探访,对于项目服务对象,每月至少随访2次,由社康医生和社工共同完成;为家庭探访提供用药指导、生活技能训练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居家生活训练能力训练。

    全国助残日期间,为了更好的宣传精神健康和心理卫生理念,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携手深圳市南山区惠民综合服务社,在南山区白石洲湾畔广场举办大型的全国助残日社区精神趣味运动会。

社工成为“社区健康指导员”

    帮助居民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是慢性病防治关键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此次,南山区慢病院对7家社工机构下辖的覆盖近30万人口的14家社区服务中心相关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技能,成为社区健康指导员。

    社区健康指导员承担起对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和社区居民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知识,通过身体力行,带动社区居民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

    此次宣传方式包括开展1000多户家庭的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玻璃控油壶、限盐勺、腰围尺、身高体重指数卡的发放和使用指导,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更新宣传栏等,多形式组织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健康促进活动。

    陈思韩院长表示,与社工机构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购买服务”,除了给予一定经费的支持,更多的是给予专业技术和人才的支持,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发挥贴近百姓的优势,让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在50多个已经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区扎下根。